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北京报道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人。而且当前我国老龄化主要受低生育驱动,人口发展已由“长寿型老龄化”演化为“少子型老龄化”,呈现规模大、速度快、程度深等特点,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

  近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

  为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切入养老产业,通过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多种形式,布局“保险+服务+养老”业务链。近日,大家保险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欣在第三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上指出,养老事业与保险保障天然契合,在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自身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人口老龄化带来养老产业风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达到2.97亿人、2.17亿人,对应人口占比分别为21.07%、15.38%。国家卫健委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

  老龄化催生了相当规模的银发经济,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大约7万亿元,占GDP比重6%,2035年将达到3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7%。该产业具备长达数十年清晰、稳定的成长逻辑和行业红利。

  发展银发经济,既有助于解决老年人口面对的现实问题,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老龄化一方面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让社会保障系统受到了一定挑战。

  “我们一定要看到,老年人不是包袱而是‘富矿’。” 姚景源表示,老年人的需求,无论是服务类、还是商品类,都具有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特点,所以要开阔视野,才能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福祉。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也在加快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部署,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四五”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养老金融这个概念是首次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被提出。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推动养老服务更好发展。

  面对养老产业和养老金融的发展大潮,不少保险公司加速布局养老生态。保险机构纷纷表示,将积极拓展养老保险业务,丰富产品供给,全面升级保障范围,整合医疗康养服务资源,通过深耕养老产业,勇担金融责任,为增进老年人福祉贡献力量。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表示,在老龄社会深化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险行业作为五大金融板块和银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助力老龄事业发展和老龄产业壮大的重任。

  大家人寿总经理助理王刚表示,银发经济包括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还有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保险行业和养老产业是上下游的关系,保险行业可以在养老支付服务方面发挥独特作用,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为银发一族提供更多养老保障。

  险企竞逐养老赛道

  伴随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国家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各家险企也在顺应“9073”的养老格局下推出了自己的养老服务体系。

  针对“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国平安早在2021年就启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推出了“保险+居家养老”的平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去年10月,平安联合多方力量,推出了居家养老“护联体”模式,今年3月底,平安又进一步推出了居家养老“住联体”模式。

  中国太保联合太医管家,共同推出了长者智慧居家养老解决方案“百岁居”,截至2023年末已在29家分公司60家机构全面推广。

  虽然只有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但开办养老社区仍是保险业积极布局养老产业的重要方式。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商业保险机构养老社区项目数量已达到105个。目前已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保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太平人寿、国华人寿、大家保险等超10家保险机构筹备匹配适老化设施及服务的医养社区。

  整体来看,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社区可分为重资产、轻资产、轻重结合资产三种模式。所谓重资产模式,是指保险公司投资建设和管理养老社区,具有前期投资规模大、项目回收周期长、社区规划合理、硬件配置较高等特点;轻资产模式主要是保险公司通过租赁或与现有养老机构合作的方式运营养老社区,具有投入成本低、项目推广快等特点;轻重结合则是保险公司同时布局两种模式。

  其中,泰康人寿是重资产模式的代表。截至目前,泰康养老社区已实现全国35城布局42个项目,其中19地20家社区实现开业运营。就在7月份,泰康之家先后中标北京市海淀区和签约北京市昌平区地块,正式落地泰康之家西北旺养老项目和泰康之家北清路养老项目,这也是泰康之家在全国布局的第41和第42个项目。

  轻资产模式以大家保险为代表,截至2024年6月底,大家的家已布局17个城心医养社区,在杭州、北戴河、三亚等地布局多个旅居疗养社区,在北京多地等建立了多个居家安养照护中心和服务网点。

  而中国太平则在2017年确定“轻重并举”的布局模式,在自建养老社区项目的同时探索与第三方养老社区合作。截至2024年6月,中国太平“自有+第三方合作”康养社区达到63家,覆盖25省(直辖市)51市。7月20日,中国太平·芙蓉人家康养社区在成都市温江区正式投入运营,并在当天召开2024年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生态联盟会议,全面展示中国太平在医康养生态联盟、金融科技生态联盟和康养社区建设等多方面的“进化”。

  对于险企发力多模式发力养老社区,业内人士表示,险资布局的养老社区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还能为险企的保险主业进行赋能。华创证券研报称,保险行业布局养老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保险+养老”模式可带来保险增量,促进大额保单销售,有助于高端客户经营;另一方面,险企资金规模大、周期长,需寻找稳定的投资回报,而养老社区经营现金流稳定,需低成本、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二者资金特征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