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至12日,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以下简称“选择党”)在东部城市里萨举行了党代表大会,正式提名该党联合主席爱丽丝·魏德尔为下届大选的总理候选人,并发布了极右翼色彩鲜明的竞选纲领,包括大规模遣返移民、退出欧元区和《巴黎协定》、“重组”欧盟、重启“北溪”管道,并拒绝谴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
在此之前魏德尔刚刚与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视频连线,后者近期更是公开支持欧洲多国极右翼政治力量。距离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只剩一个多月,选择党支持率再创新高;另一边,反对选择党的声音也愈发激烈。作为欧盟领头羊和核心支柱,德国政坛的前景成为整个欧洲的关切。
“为了德国的爱丽丝”:选择党的主张与目标
德国各主要政党在大选之前召开党代会,主要议程就是正式通过候选人提名(尤其是总理候选人),以及发布本党的竞选纲领。今年1月11日,现任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和选择党同日举行党代会,下届最大热门基民盟/基社盟(即“联盟党”)也在同一个周末召开内部会议,讨论竞选策略。
不同于社民党、联盟党两个老牌全国性大党分别在大城市柏林、汉堡开会,选择党的党代会召开地里萨只是人口不过3万的小市镇。做此选择不难理解:选择党的势力根基和选民基本盘位于德国东部地区,里萨所在的萨克森州更是于去年9月见证了选择党在州议会选举中创造历史佳绩。
早在1个月前,选择党就在柏林举行的内部会议确定提名魏德尔为今年2月23日联邦议院选举的总理候选人,后者顺势接受了提名。本次党代会的一大议程就是完成提名程序,使魏德尔正式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代表选择党的总理候选人,其象征性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选择党是扎根前东德地区的极右翼民粹政党,具有鲜明的反移民、德国民族主义、基督教保守主义、质疑气候变化和绿色经济、反建制派精英的特征。然而,魏德尔却出身前西德地区,是常住瑞士的女同性恋(伴侣原籍斯里兰卡),具有金融界精英背景和国际化色彩,属于党内温和派系的女性领导人、“反对派中的反对派”。
选择党和魏德尔两者的“人设”反差如此鲜明,而这恰好意味着魏德尔是选择党把自己从边缘推向政坛主流市场的绝佳代言人。在此前面对各路媒体时,魏德尔始终强调自己和选择党属于主流右翼保守阵营的“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和保守主义者,不接受外界贴的极右翼标签。加上她相对合适的年龄(出生于1979年),随即成为领导该党竞逐总理府的绝佳人选。
据媒体报道,在正式提名魏德尔的党代会现场,与会代表兴奋地高喊“为了德国的爱丽丝”(Alice für Deutschland),与选择党的全称“为了德国的另一种选择”(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高度相似,甚至缩写也都是AfD。选择党声势如虹,魏德尔的公众知名度与存在感水涨船高,近日与马斯克视频连线时还得到后者力挺,这便是选择党此次党代会热度力压社民党、引发全球媒体关注的背景气氛。
志得意满之下,魏德尔在党代会上的讲话和党代会通过的竞选纲领,将选择党的施政理念和目标告知德国选民,其内容和基调不出意料地体现出该党右翼民粹乃至极右翼的意识形态底色。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选择党将大规模遣返移民正式列入竞选纲领之中。无论是魏德尔的讲话用词,还是选择党的正式纲领,都公开引用了备受争议的极右翼“再移民”(remigration)概念。这个词被评为2023年德国年度恶词,被视为大规模强制遣返移民的美化说辞,甚至有接近“种族清洗”的嫌疑。
特别是在此次党代会召开前一天,由调查记者组成的第三方调查网络Correctiv曝光了去年11月25日选择党高层人员和新纳粹分子、右翼极端人士私会的消息。根据这篇报道,选择党参会人员与奥地利新纳粹代表人物马丁·泽尔纳等人讨论了选择党胜选上台后的大规模遣返政策,对象包括移民、庇护申请人员、未被“同化”的外裔德国公民。
消息曝光后,引发德国社会激烈反应。选择党党代会开幕当日,小小的里萨汇聚了1.2万名抗议者,他们甚至封堵了进城的通道和会场入口,当地不得不出动大量警力维持秩序,选择党代表进场开会的时间也被迫推迟2小时。对此选择党毫不退让,魏德尔声称在上台后“100天内关闭德国国门”,扬言“如果要称之为‘再移民’,那么它就是‘再移民’”,并把抗议者称为“左翼暴徒”。
此外,该党纲领中的国内政策还包括恢复强制征兵制、重启核电厂并恢复部分燃煤电厂、改革教育系统和媒体资助制度。在组织机构改革方面,党代会通过了一项在党内争论不断的提案——解散选择党的附属青年组织,成立新的组织取而代之。考虑到这个组织在2023年被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明确定性为“极端组织”,此举显然具有务实的策略性考量。
在对外政策方面,选择党竞选纲领重申其固有立场,即退出欧元区、退出欧盟(建立“欧洲经济与利益共同体”和单一市场组织作为替代方案)、退出《巴黎协定》。谈及敏感的安全政策和乌克兰危机,选择党主张德国暂时留在北约框架内(直至建立独立有效的“欧洲军事联盟”),认为乌克兰未来应是北约和欧盟之外的中立国家。
与此同时,这份纲领对俄乌冲突只用“撼动了欧洲和平秩序”一笔带过,该党联邦议员阿尔布雷希特·格拉泽要求在纲领中明确谴责俄罗斯,却因大约69%的与会代表反对而未能通过。尽管有务实妥协的成分,但事实上成为德国政坛主要力量后,选择党几乎不再掩饰自己想要实现的国家发展愿景。
竞选开启,德国政坛前景牵动各方
反观执政党社民党,及其提名的现任总理朔尔茨,难以匹敌选择党和魏德尔的存在感。去年同样异军突起的左翼民粹政党“萨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为了理性与公正”党(即“瓦盟”)也同时发布了其39页的政策白皮书,只是其影响力仍仅限于前东德地区,不像选择党已在地域和政治光谱上迈出突破的步伐。不夸张地说,选择党现在正是带动此次竞选节奏的领军者。
1月13日美国政治新闻媒体《政客》(Politico)的最新民调数据,揭示了进入2025年以来选择党与老牌大党支持率进一步“此消彼长”的趋势:选择党支持率上升至21%,稳居第二,达到近一年来的最高水平;社民党支持率滑落至15%,依旧排名第三,且与选择党的差距扩大,甚至逼近绿党的水平;联盟党支持率第一的位置虽然稳固,但也下滑了1%,何况魏德尔和选择党正极力争取主流右翼选民,直接威胁联盟党的选票。
按照这一趋势,朔尔茨去年通过输掉信任投票提前大选的策略明显失效,既没有让社民党止跌反弹,更没有遏制选择党持续上升的势头。如果现有支持率转化为下个月大选的得票率,据欧洲政治分析网站PolitPro预测,在联邦议院630个议席中,联盟党、选择党、社民党、绿党、瓦盟将进入议会,分别获得226、149、116、100、39个议席,传统的中右翼自民党和左翼党的得票率则无法迈过进入议会的门槛。
这就意味着二战以来联盟党与社民党两党主导的德国(包括前联邦德国)政党格局首次被根本性打破,而政治光谱左右两端的极端民粹主义政党将占据近30%的议席——对于过去几十年对极左极右尤为敏感、全力构筑“防火墙”(Brandmauer)的德国建制派政治力量而言,选后德国的议会政党新格局足以令它们担忧。
当然,2025年还未到选择党参与联合政府、成为执政力量的时候,因为基于维护“防火墙”、排斥极端势力的传统,德国其它主要政党已经排除了与选择党谈判组阁的可能性。然而一旦政治光谱接近的自民党无法进入议会,联盟党想组建多数政府,只能依赖政治光谱另一侧的社民党或者绿党。
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基民盟在联盟党内的盟友基社盟领导层明确拒绝与绿党合作,联盟党唯一的选择其实只剩下与社民党合作、组建“大联合政府”(Große Koalition)。这个概念指的是中右翼联盟党和中左翼社民党“强强联合”,德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届“大联合政府”,其中三次出现在默克尔时代,所以有过成功的先例。
不过相比于历史上两党动辄瓜分四分之三甚至更多议席的时代,目前来看即便联盟党与社民党成功牵手,也只具有刚超过50%的微弱多数(2021年大选两党议席加起来甚至无法过半,于是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红绿灯”三党联合政府),任何微小的变数都会让联合政府瞬间崩塌。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联盟党热门人选弗里德里希·默茨顺利出任总理,这一政府未来的施政重心也只能放在“避免联合政府解体”而非“大刀阔斧改革”,政府决策必将少不了吹毛求疵、反复拉锯妥协的过程。德国民众饱受供应链波动、能源风险、高通胀、生活成本高企的民生困扰,气候变化的长期危机和移民问题的事件争议不时刺激部分群体的敏感神经,无不期待实质性的改变,而这样的大联合政府恐怕只会继续消磨他们的耐心与信心。
数日前邻国奥地利的政坛情况,同样为德国政坛敲响了警钟:由于极右翼自由党在去年9月选举中首次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排名第二的中右翼人民党、排名第三的中左翼社民党、自由派的新奥地利党在总统范德贝伦的授权下,开启了漫长的组阁谈判,寻求组建三党联合政府;随着1月4日人民党与社民党谈判破裂,1月6日范德贝伦授权自由党党首基克尔组建新一届联邦政府,极右翼最终成为组阁的主导力量。
更深远的问题,还在于德国这个欧盟领头羊对欧盟政治的深刻影响。一旦选择党在德国政府决策和重要议案的通关问题上掌握了关键话语权,势必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德国既有的外交、安全、贸易、环保政策。例如,对乌克兰的援助是否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停止,德国能否承担其既有的绿色经济与环保责任,对于欧元区、欧洲共同市场和统一关税区的态度如何,欧洲集体防卫政策是否遭到削弱,选择党的成功是否会进一步鼓励法国等其它欧盟大国极右翼力量登上政坛中央……
如今德国政坛的不稳定性与极化趋势令人感觉似曾相识,在科技资本大鳄的力挺和自身重新包装的加持下,选择党又将如何改变德国与欧洲政治生态,显然是2025年世界最关注的悬念之一。
(胡毓堃,国际政治专栏作家、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胡毓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