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1届全球年会

  (中国香港,11月22日电)11月22日-至23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1届全球年会将在中国香港举行。本届年会将汇聚全球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与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前沿议题。

  会上,IFF将发布《全球数字货币发展报告2024》。报告深入剖析了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态势,揭示了其作为金融创新关键力量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重塑,为全球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和行业参与者提供宝贵的见解。

  报告涵盖了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风险与挑战以及各国监管制度等诸多方面。该报告深入研究了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从历史和功能效用角度分析数字货币,指出数字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全球化背景是其发展关键因素。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数字货币产业发展有利有弊,数字经济和新兴技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但数字货币监管不确定性和各国争夺货币国际化主导权带来不确定因素,需加强国际协调合作。

  数字货币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

  随着20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数字货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58年,美国美洲银行首次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储蓄业务,开启了金融电子化的先河。1973年,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成立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间电子结算网络,为数字货币的诞生提供了技术支撑。

  报告显示,随着零售支付需求的增长、对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对传统货币体系的反思,数字货币的研究不断深入。自1982年首个数字货币DigiCash诞生以来,数字货币技术经历了多次革新。最终,2009年比特币的诞生标志着基于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数字货币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

  比特币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人关注,近年来新型数字货币和相关技术不断涌现,部分国家开始认可数字货币合法地位。不过,其交易价格大幅波动,加上面临的技术和法律风险,各国纷纷加强监管,同时各国央行也逐渐重视数字货币研究,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可能性。

  目前,数字货币分为两大类,一是私人数字货币,二是央行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推动主权货币国际化

  报告从用户端与宏观层面两个角分析了数字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在用户端,数字货币极大地便利了在线支付,实现了即时到账,并通过加密技术确保交易的匿名性,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并且也是 Web3.0 生态系统重要基础设施。

  同时,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因其独特的通缩特性,成为许多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吸引了大量投资者。随着数字货币的价格大幅上涨,也成为投资者的风险对冲工具。此外,数字货币还广泛应用于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选择。

  在宏观层面,数字货币重塑了全球货币体系,影响了国际金融架构。从技术原理看,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结算便捷,能高效调控货币供给,这些特点有助于其在国际货币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则有助于推动主权货币的国际化。

  数字货币面临风险与挑战

  随着量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货币的加密算法面临严峻挑战,隐私泄露风险也不容忽视。此外,部分数字货币项目如Worldcoin在用户认证过程中涉及敏感信息采集,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投资品种,数字货币价格极不稳定,如比特币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这不仅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各国对数字货币观感不一,加之私人数字货币的匿名性质有助于跨国非法交易,监管政策也因此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跨国运营复杂,企业面临合规成本增加和监管不确定性风险。而比特币还存在耗电量大、验证过程复杂、交易成本高、记账拥挤以及可扩展性有限等问题,制约了数字货币的大规模应用。

  监管制度异同制约数字货币产业发展

  报告对中美数字货币司法界定、非法交易监管及全球比特币监管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在数字货币司法界定上存在差异。中国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视为特定虚拟商品,不具有货币等同法律地位,禁止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美国则在不同判例中将数字货币分别定义为证券和货币。

  这种差异导致监管方式不同,中国采取 “一刀切” 禁止措施,短期内遏制了非法集资,但可能影响区块链创新项目发展;美国区别对待不同形态数字货币,其中认定为证券的部分数字货币需要接受美国证监会的监管。

  在非法交易监管方面,比特币因匿名性被广泛用于非法活动交易,如勒索软件攻击、毒品交易、性犯罪和恐怖主义犯罪等。中美两国均对此进行打击,但方式和力度有所不同。

  世界各国对比特币的监管制度也各不相同。美国监管机构建立了相对明确的框架,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分别在数字货币的证券属性认定、交易所合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欧盟态度逐渐由谨慎转向支持,通过相关指令和法案对加密资产市场进行监管,部分欧盟国家如德国在比特币法律地位和税收政策方面相对明确。亚洲国家态度多样,日本将比特币合法化并作为支付手段,韩国加强监管。

  报告指出,由于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数字货币监管标准,不同国家的监管政策各异,给跨国交易和投资带来了复杂性和风险。国际合作和协调的不足,使得数字货币市场面临不同国家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数字货币的未来展望

  报告认为,全球数字货币产业将持续变革扩张。数字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推动创新应用,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将加快主权货币国际化,形成新格局,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和金融系统包容性、安全性。

  对于私人数字货币而言,它们将在支付、投资和跨境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数字资产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其应用将不断拓展和深化,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选择,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但发展伴随技术安全、隐私保护等挑战。

  同时随着监管完善和全球合作加强,风险管理将改善。数字货币与新兴技术融合或引领技术革命,影响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未来数字货币将出现私人数字货与央行数字货币长期共存局面。各大经济体应积极研发稳定币或央行数字货币,拓展本国货币在数字世界支付比例。从监管政策角度,各国应采取引导而非禁止政策,保护投资者需求,打击违法犯罪需求。监管部门应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监测私人数字货币流向,与交易所合作实现“监管后台实名化”。

  报告呼吁,面对数字货币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安全的数字货币生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当加强合作,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引导数字货币健康发展,最大化其对经济和社会的正面影响。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数字货币必将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