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尚福林、易纲、刘尚希等重磅嘉宾出席
界面新闻记者 | 杨志锦
“以前中国经济在基建、房地产、金融的三角循环中顺风顺水,享受了40多年的红利,但现在这个旧循环已在调整转型,有必要进一步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新三角循环,其关键在于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需要看懂、看清、做明白。”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9月5日在外滩金融峰会“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系”的圆桌论坛上表示。此次峰会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主办。
张为忠解释称,所谓“看懂”指看懂市场和科技企业,以及看懂二者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大企业和科技巨头并不缺金融支持,但初创期的小企业“早”和“小”的特征非常鲜明,它们规模小、没有抵押物、轻资产运营,金融服务严重不足。
张为忠表示,小微企业有着“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小微企业大致上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国内生产总值、70%的技术成果、80%的就业岗位、90%的企业家数。其中“70%的技术成果”意味着小微企业具备成为科技企业的潜质,然而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与小微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匹配。
张为忠还介绍,浦发银行在业务经营中也发现,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有三个特点:一是服务时效性高,二是服务周期长,三是服务专业性强。这要求金融机构不仅要善于提供高效、便捷、灵活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主动与科技企业共成长,更需要自我锤炼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长期跟踪、了解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所谓“看清”,是指看清金融机构的再定位。张为忠认为,商业银行是资金提供的主力军,也是科技金融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多链融合”的重要生态节点。
在资金链方面,银行与政府财政资金有着重要协同作用。财政部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823亿元,增幅近30%。同期,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3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保持25%以上。“银行是资金体量最大的供给者,如果能以正确的方式进场,对整个市场的带动力会非常强。”张为忠表示。
在创新链方面,银行的洞察能畅通“知产”变“资产”之路。很多科技企业“从书架到货架”的价值转化能力相对较低,迫切需要银行服务的支持。比如,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可实现技术向资金的高效转化,帮助企业盘活资产,获取成长资金。“这个过程中,银行的整合能力、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配置能力非常重要。”张为忠称。
在产业链方面,银行是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和整合者,是引导创新链、资金链集结的重要催化剂。实践中,银行不仅对单一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更能联动资本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通过拉通信息流、技术流、数据流、交易流,从“四面八方”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所谓“做明白”,是指在看懂、看清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健康稳定可持续的科技金融生态。“过去我们说看砖头(抵押),未来要看专利,实现从看砖头到看专利的转变。”对于商业银行角色的转变,张为忠如是比喻,背后则对应着中国经济从“旧三角”到“新三角”的转型。
张为忠介绍,浦发银行创设了以“5+7+X”为核心的“浦科”产品体系。其中,浦创贷能满足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浦投贷可实现“贷早、贷小、贷硬科技”;浦新贷聚焦5类政府资质,可综合评价企业成长性、创新性;浦研贷能为关键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突破、产品研发等提供融资支持;浦科并购贷可支持市场化并购重组等。
张为忠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浦发银行持续优化了全行科技金融专业组织体系,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专业水平,已确立了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等12家重点分行,并设立百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专业推动区域科技金融业务发展。
张为忠还介绍,浦发银行创新提出用“伙伴思维”来重构科技金融服务的内涵,正加力构建“产学研政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融新生态圈。一方面,创建了特色品牌“科技会客厅”,全天候为各类生态伙伴提供深层次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打造“商行+投行+生态”服务模式,整合“股、债、贷、保、租、孵、撮、联”一体化、全口径融资工具,构建了多层次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末浦发银行科技贷款余额突破6200亿元,今年净增1000亿元。
“我们在做生态链接者,在做孵化器,也搞了科技会客厅,实际上就是希望在金融与科技间起到作用。商业银行已经在转变,在向前端进发,在向与投行联结进发,不仅仅是资金提供者、金融综合服务提供者,更是社会资源配置者、整合者。”张为忠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