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②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协同推进各方面改革  第1张

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经济时报特别推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报道,重点围绕《决定》提出的“七个聚焦”等改革方向,通过采访国家高端智库等权威机构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解读,为各界读者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范思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要求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二○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1

为什么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及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等新挑战。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这要求我们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解决制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提高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02

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是关键任务

  全会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培林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被列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项任务,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革举措,这有利于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有利于民营经济获得平等的竞争条件,对于稳定民营经济的预期和信心将起到重要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俊伟对此持相似的看法。他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一方面,全会明确要推动国有资本布局实现“三个集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另一方面,全会提出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民营企业支持扶持政策。这些内容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在黄群慧看来,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应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关键任务。他认为,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可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进”“共强”“共优”的共同发展格局,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造就大批现代化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03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与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

  全会在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时,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黄群慧表示,按照这样的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需要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协同进行、系统推动。

  他具体分析认为,统筹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对于完成改革任务尤为重要。

  继续推进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长效体制机制,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

  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形成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制度体系。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从而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标和借鉴高标准的市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引进国际高端生产要素,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体制机制,强化提高三次分配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协同性。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全面绿色转型的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完善碳定价机制。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安全体制机制。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健全权责一致的金融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健全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完善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尤其是形成权责清晰、多部门紧密协作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②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协同推进各方面改革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