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九舟数科
作者:李宁
中国的跨境支付,一个小众而又市场庞大的细分市场。提到跨境支付,一般人想到的应该只有swift、花旗、渣打、汇丰。行业内的从业者能想到的更多,但提到那些更多的名字,比如visa、paypal、stripe、adyen、worldpay、payoneer、dlocal......中国的跨境支付从业者往往都会暗自神伤,因为他们都是洋品牌。按照FXC Intelligence的全球跨境支付100强企业榜单,2024年华人背景的企业入选的仅有8家:蚂蚁、腾讯、shein、temu、连连国际、pingpong、airwallex、sunrate,其中蚂蚁、腾讯是中国的支付钱包巨头,基于大陆钱包衍生、深耕跨境业务,shein、temu为跨境电商公司,只有后三者为2016年前后启动的纯正的跨境支付企业。然而,连连国际2024年实现港股IPO,市值仅100亿港币,相较国际玩家们来讲,差异巨大。
中国加入WTO已经第24年,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已经第11年。为什么至今没有孕育出华资背景的全球支付巨头?仅因为是贸易国际化程度还没有做到足够数量和足够质量吗?笔者作如下浅析,如有不妥,任其不妥。
1. 华人内卷的基因,杀死了90%的行业毛利。“伟大的1%“,音犹在耳。我们的创业家们,从起步那天起,就扛起价格内卷的大旗以拯救中国出口商户于水火之态势大杀四方。今天,伟大的1%,已经降落到伟大的0.3%,伟大的0.2%。在我们眼里,伟大没有尽头,伟大只会越缩越小。”伟大“们确实为中国的卖家们省了一大笔钱,这个数算起来会很惊人,每年百亿起步。市场占有率占到一大半了,但市场,也小了一大大半了。既然市场少了,那市场的经营者自然规模就小了。
2. 除了公司叫跨境,其他一切都不跨境。除了公司叫国际,其他一切都不国际。如果说缺乏创造性、缺乏探索精神有行业排行榜,那么中国的跨境支付行业一定榜上有名。中国的跨境支付企业,总是在被动地接受市场需求的推动,永远在做洋品牌的小跟班。代购已经出过海游回来了,我们的跨境支付企业才拎清进口电商的行业解决方案。游戏已经出过深海了,金融已经出过深海了,社交已经出过深海了,工具已经出过深海了,电商已经出过深海了,我们的跨境支付还在浅海捞鱼。跨境支付利润不足以吸引大家做早期探索吗?当然不是。笔者认为,跨境支付行业的从业者有重大责任,远见不够,能力不足,勇气不佳,比一众初中学历的电商大卖们差远了。一定有人会说,类金融业务哪是想怎么快就怎么快的,金融有国界,要怎么做先看央行。这么想的人一定忘了,adyen的总部在荷兰,dlocal的总部在乌拉圭。蚂蚁做跨境的策略是先买回来再自己干,腾讯做跨境的策略是投投投,完全按他们在互联网的拓展思路来。蚂蚁通过对全球机构的深度整合,此刻在速度上稍有优势。稍有。
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华人背景的跨境支付企业缺乏创造性,这话其实有点委屈大家了。在中国跨境支付业务正式发牌之前,真正的跨境支付从业者,其实就是”地下钱庄“,他们承接了银行所不能承接的所有跨境支付业务,为了绕过监管,创新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极具创造性。这些手段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挣快钱,并没有帮助市场做合规化经营建设,形成了短平快的非合规路径依赖,只想挣钱不想基建,提高了监管难度,对监管制度造成重大冲击,进一步逼缓了跨境支付开放的步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合规的发展路径,必将造就短视的规划、永远熟不透的市场、持续装睡不醒的玩家,以及落寞乏味一地鸡毛的行业。
4. 没有见过有哪个行业的从业者如此的缺乏职业性。我们形容某家华人背景的支付企业,“高层是老外,中层是洋派,底层是小白”。今天,跨境支付的四大主流产品,全球账户、钱包收单、卡收单、全球发卡,其产品沿革天差地别。账户来源于银行,钱包来源于互联网巨头,卡收单及发卡来源于卡组,而卡组、银行、互联网巨头企业的金领们鲜有下海入局跨境支付创业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几家,几乎没有学院派。我们听到的故事都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借助周期性客户需求的力量进行快速腾飞,而不是借助基建、产品、创新、服务,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岂有长期发展壮大的动力。“老外”们忙着上岸享受,“洋派”们忙着拽名词骗钱,“底层”小白们四处痛苦挣扎艰难成长,不会对任何一家企业有归属感有忠诚度。
在中国的跨境支付通往全球化的道路上,我们从文化、从精神、从制度、从职业素养等方方面面都有极大的改善空间。思想不清,干事不行。跳出中国看世界,跳出世界看中国,建议跨境支付行业从业者们,慢下脚步,立足长远,仔细思考自己的基础盘、利润盘、未来盘,成就一番成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