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綦相已出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简称“上海金融监管局”)局长一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去年12月发布的新闻资讯显示,綦相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根据金融四十人论坛官网信息,綦相,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曾任中国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法规部主任。
去年12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资本监管研究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杂志发表《构建中国特色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的署名文章,綦相排在课题组成员首位。
文章表示,差异化监管是国际通行做法和良好实践,符合我国银行业发展需要,对于提升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推动银行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实施为契机,认真落实差异化资本监管要求,准确资本计量、深化资本应用,以计量促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切实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服务质效。具体而言,按照机构所属档次,对标适用的计量方法,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不断完善制度、模型、数据及系统建设,切实做好各项实施准备工作。同时,密切监测表内外资产余额、境外债权债务余额等指标变化,关注档次变化及计量方法的变更,前瞻性地做好相关准备。
文章称,考虑到银行换档,特别是“升档”意味着更高的资本计量标准,需要银行进行相应的系统改造和配套管理机制的建设,《资本办法》给予了银行为期1年的“观察期”,观察期结束后银行最长还可获得为期1年的实施准备期。银行要高度关注业务发展可能带来的档次变化,提前筹划,持续提高风险计量和管理能力,确保业务发展和风险计量能力相匹配。
文章表示,对监管部门而言,将结合银行档次划分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银行做好档次变化的应对预案,确保计量方法平稳切换。《资本办法》在明确机构档次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给予监管部门一定的裁量权,允许监管部门根据单家银行经营管理和风险水平等情况,结合监管判断调整其所属的机构档次。在定量档次划分标准的基础上引入监管判断,主要是为了督促银行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深化资本应用,确保银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