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随着暑假来临,电信欺诈分子再度向青少年伸出“魔爪”。
近日,随着高考落幕,“花钱改分”、“低分提档”、“伪造录取通知书”、“谎称领取教育补贴”、“要求提前缴纳学费”类金融诈骗案件开始增多。
一位商业银行负责金融反诈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整个暑假期间,电信欺诈分子还会利用“游戏充值”等名义,教唆青少年使用父母手机“转账”进行诈骗。近期,随着AI变脸变声技术应用增多,越来越多电信欺诈分子也开始通过AI变脸变声技术,将自己“伪装”成青少年朋友进行诈骗。
他发现,尽管相关部门要求金融机构纷纷收紧青少年学生的贷款业务,但在实际操作环节,电信欺诈分子在通过各种欺诈手段获取青少年个人信息后,将他们包装成外出务工人员,向多家贷款机构申请小额贷款进行欺诈,但此举严重影响这些“不知情”的青少年生活与财富安全。
针对暑期青少年金融欺诈案例增多状况,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提醒青少年防范各类金融欺诈风险。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谢群松此前表示,做好涉诈风险防控治理,离不开产业各方、高等院校等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和共同参与。
近日,中国银联向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科创少年派”科普公益活动。
一位银联人士向记者表示,此举一方面促进青少年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引导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们了解金融服务背后的更多科技应用,提醒他们注意当前AI等最新科技在某些金融欺诈领域的应用,针对某些可能存在金融欺诈的场景需提升警惕性,精准识别一些隐藏在新科技背后的欺诈行为。
在他看来,当前针对青少年的电信诈骗手法不断升级演变且隐蔽性日益增强,青少年务必做好三件事,就能令骗子无法“得逞”:
一是核实对方身份,无论是“朋友”借款救急,还是短信发来的“花钱改分”、“低分提档”、“要求提前缴纳学费”等信息,青少年需前往官方网站进行核实,就能一辩真伪;
二是评估彼此距离,即青少年发现一旦对方“拉黑”自己,自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时,就要提高警惕;
三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转钱”或提供详尽的个人身份信息等。
上述商业银行负责金融反诈的人士透露,暑假期间,青少年遭遇最多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主要集中在“虚假客服诈骗”、“山寨APP”、“游戏账号收购”、“刷单诈骗”等。其中,随着越来越多青少年打算在暑假期间勤工俭学,不法分子利用他们“急于赚钱”的心理,诱骗大学生刷单返佣金赚钱,先给他们一些甜头,再诱导大学生加大“本金投资”,一旦大额资金到手就“拉黑”大学生完成诈骗。
“针对刷单诈骗行为,我们正积极走向校园,教会青少年识别刷单诈骗的具体技巧。”他指出。
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向记者表示,暑假期间,青少年拥有更多自由时间与在线娱乐活动空间,面临金融欺诈的风险可能性会增加。为了避免遭遇金融欺诈,青少年应做好五大措施:一是保护个人隐私。不要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或APP应用提供详尽的个人信息;二是警惕不明来源的电子邮件、短信或电话,尤其是那些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点击链接,可能是恶意软件或钓鱼攻击载体;三是学会识别诈骗手段。尤其是刷单诈骗、虚假客服诈骗等;四是留心网络兼职诈骗,对于网络发布的兼职信息,特别是那些要求先行支付押金的,务必留意潜在的诈骗陷阱;五是及时举报,一旦遭遇电信诈骗蒙受财产损失,迅速报警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
在他看来,暑假期间,随着针对青少年的电信诈骗行为日益隐蔽化与多样化,青少年要防范电信欺诈风险,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给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给自己多一层全方位的反诈风险防护。
“此外,若青少年遇到难以确定的状况,需及时与家人、老师或朋友沟通,因为不少青少年在暑假期间遭遇电信欺诈与资金损失,往往就是一念之差。若他们与身边朋友长辈及时沟通,就能大概率规避欺诈风险。” 许泽玮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