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能源胡乐超:一年有300多天在工地和项目部度过  第1张

三峡能源胡乐超:一年有300多天在工地和项目部度过  第2张

  ◎记者 张雪

  110台风机、近550公里集电线路和1736个集电线路铁塔,散布在安徽阜阳市颍上和阜南两县,涵盖了两县八成以上的30多个乡镇,几乎每台风机进场都要改造出一条独立的道路。三峡能源建设管理分公司东部建设管理部项目经理胡乐超是阜阳基地颍上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这是三峡集团首个自建的混塔风电项目,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例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项目。该项目对探索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发展以及高切变地区风能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但项目的分布之广、协调事务之多、技术难度之大,对建设团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是困难,越需要党员冲锋在前。”胡乐超说,这也是他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除了存在工期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协调工作复杂多变等情况,我们的经验也不足。”胡乐超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尽管有着16年的一线基地项目工程经验,但在这个项目上,他依然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到施工现场了解、学习。

  “每台风机的混凝土塔筒有31段,前16段采用的都是半圆塔片,要一个一个地精准拼装后才能进行吊装。”胡乐超告诉记者,整个混凝土塔筒段的吊装,需要吊车下三十余次钩,比传统钢塔风机,整体下钩次数多了好几倍。在进行风机的塔筒吊装作业时,风速要小于10米每秒,实际作业精度均控制在毫米级,有的部位安装时的偏差甚至不能超过2毫米。如此精准的作业流程要反复进行近40次,才能完成一台风机的吊装。

  建设过程中,面对征地形势复杂、外部阻工协调困难、有效工期短、设备供货运输不及时等诸多困难,胡乐超作为项目负责人多方统筹,部署人员积极对接、专事专办。他不是奔赴在牵头同各村、镇政府及土地权属人沟通协调的路上,就是忙碌在与各参建单位的沟通协调会上。

  胡乐超有空就会去施工现场跑一跑、转一转。“风电项目进度要想跟得上,运输道路改造及协调绝不能拖后腿。”为了更好克服“点多面广”给施工带来的困难,项目团队始终秉持着“多到一线发现问题、勤去现场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这样既能第一时间发现和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又能综合把控现场施工各方面的进度。

  施工高峰期的时候,他们基本每天有超过8个小时的时间在外面,不是在机位,就是在车上。“几个点位转下来,每辆车每天少说也得跑个两百来公里,车座就是工位,路上办公是常事。”胡乐超说,每天的往返奔波,让他和他的团队练就了一身抗眩晕的功夫。

  通过胡乐超和建设团队的竭诚努力,颍上二期40万千瓦光伏项目在2023年度陆续全容量并网,光伏项目已建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颍上25万千瓦风电项目在2023年度也实现了首批风电机组并网目标。

  十多年来,胡乐超坚守在公司风电、光伏项目建设一线,跟随着项目建设的步伐转战东北、华中和华东等区域,足迹遍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河南、福建、安徽等多个省份。“党员当然要始终冲在第一线。”胡乐超说,他一年365天中有300多天在施工现场和项目部度过。

  “我儿子从小就热爱运动,虽然年纪小,但已经是资深的羽毛球爱好者,爱人经常给我发儿子打球的视频。”他极少会谈到家人,但提起儿子,他眼里充满骄傲和想念。

  胡乐超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践行着一名党员对党忠诚的真谛——信念坚定不动摇,岗位争先不懈怠,传递激情不推脱,个人清廉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