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振涛认为,宏观审慎调控框架的健全需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各个环节,不仅要着力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包括灵活运用货币政策等手段,调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风险偏好,还需要在实施具体政策时,充分考虑经济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筑牢根基 压实风险防范主体责任
重任在肩,守土有责,风险防范要将职责落实到位。从中观层面看,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央地金融监管关系进一步明晰,这有利于压实地方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
风险防范要依靠制度建设。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的出台,对于压实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风险防范应压实“出资人”责任。为防范国有资本“脱实向虚”,国务院国资委党委6月3日召开扩大会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立足出资人定位,修改完善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监管制度,同时提出“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两项原则性要求。
风险化解要精准拆弹、逐个击破。尤其是要统筹做好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相互交织风险的严防严控。今年以来,地方化债频出新思路,城投平台或整合、或向市场化与产业化转型;中小银行加速合并重组,按照“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的方案稳步推进;各地楼市也在房地产政策的不断优化中暖意融融。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全认为,本轮金融改革的推进将紧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未来将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做好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二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三是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堪当重任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助力强国建设,金融要加大作为。锚定建设金融强国长期目标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近中期目标,力推金融业实现工作大变样和思想大转变。
今年以来,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行动方案密集推出,壮大耐心资本的呼声立意深远,培育新质生产力也对金融业提出更高要求。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要落实到对金融体系的领导中、金融业的改革中、金融机构的业务布局中和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上。他建议,要引导金融机构将业务布局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中,要从国家战略及实体经济的新要求出发去挖掘新业务机遇。
调架构、转方向、强机制,金融业积极提升科技金融“含金量”。银行业先行先试,多家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中心”“科技支行”,整体构建“总—分—支”科技金融多层次组织体系;聚焦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国九条”指明方向,深化科创板改革的八条措施重磅推出;亦有多部门发文鼓励创业投资,壮大长期耐心资本做“时间的朋友”……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体系已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共识。
“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存在结构不合理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金融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共同系统性谋划和落实未来一段时间的改革任务,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行稳致远。”尹振涛说。